在法国艺术史中,年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针锋相对、热火朝天的论战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作为古典主义大师的安格尔指责浪漫主义主将德拉克洛瓦参加政治斗争、歌颂革命巷战和希腊人争取独立的斗争;而德拉克洛瓦则攻击安格尔过多地强调理性、推崇古代艺术法规和单纯追求造型美的艺术方法。也正是在这一年,多年受到冷遇的安格尔在沙龙中展出《路易十三的誓言》,获得极大成功,法王查理十世为此授予他荣誉军团十字章,法国美术学院推选他为院士;而德拉克洛瓦在同一个沙龙中展出的《希阿的屠杀》却使巴黎艺术界大为震惊,古典主义的格罗看了这幅画后甚至说:“这不是希阿的屠杀,而是绘画的屠杀!”但是,这幅反映当代现实生活、充满激情的作品却受到当代进步人士的赞扬。
诗人波特莱尔曾经指出,安格尔“是一个顽强的人,人赋非常特殊的有才能的人,但是他自己所没有的才能都要到他断然地否定,他依恋于正在熄的太阳的特殊的、例外的光辉。顽固坚持古典主义,喜欢新鲜事物的安格尔认为他追求的是永恒的艺术,超历史的崇高艺术,在他看来,其它的艺术都是不同类的。然而,也正是这个安格尔,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使他的肖像画在十九世纪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他的准确,柔和而简练的素描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
曲折的道路
十九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大师让·多米尼克,安格尔年8月29日生于法国的蒙托班,他父亲约瑟大是一位装饰雕刻家,还通晓建筑、绘画和音乐,安格尔从小就受到他的全面影响,最早的绘画教育也是从他那里得到的。年,11岁的安格尔进入图鲁美术学院从罗格学画,随维日纳学雕刻,还同勃里昂一起画风景画。年,安格尔带着罗格给达维特的介绍信第一次去巴黎,达维特接受他进入当时欧洲最知名的画室学习。由于成绩优异,拿破仑免除他服兵役的义务。年,安格尔进入美术学院,3个月后获油画半身像头等奖。
年9月,他在罗马大奖比赛中以取材于希腊神话的《阿迦梅农的使节们》一画获头等奖,这幅画描述希腊统帅阿迦梅农抢走英雄阿基里斯心爱的女俘而使二人失和后,派使者给阿基里斯送来贵重礼品和女俘以求和好的情景。年夏,安格尔为列日城画了《第一执政官波拿巴像》,年为庆贺拿破仑称帝又画了《拿破仑一世在皇帝宝座上》后一幅画在沙龙展出时受到冷遇和嘲讽,使他心情十分不快,幸而这时他得到罗马大奖的奖学金而去了罗马,在罗马受到法兰西学院院长约瑟夫班诺瓦·许维的热情欢迎。在法兰西学院的4年中,他临摹了拉斐尔等许多大师的作品,并画了《瓦尔品松的浴女》和《俄底浦斯和斯芬克斯》等作品。学成后,他并没有立即回到法国,而是留在罗马,一住就是14年,年迁居佛罗伦萨。安格尔之所以不愿回到巴黎,主要是受不了巴黎艺术界对他的冷遇和诽谤。
年12月,安格尔同贤惠的女帽商玛德莱娜夏佩勒在罗马结婚。关于他的妻子,他曾这样赞扬过:“夏佩勒是自我牺牲精神的典范,她成为我生活中的慰藉。”年,他去那不勒斯为皇后卡罗琳·穆拉特及其家庭成员画像,未画完拿破仑就被推翻,安格尔失去官方保护人,只得为那些象潮水一般涌向罗马的英国旅游者画像,以维持生计。年,他给巴黎沙龙送去《土耳其宫女》和《罗哲解救安吉里卡》,再次受到巴黎艺术界的冷遇。移居佛罗伦萨期间,安格尔于年受故乡蒙托班之托画了《路易十三的誓言》,他怀着不安的心情从罗马赶回巴黎,出乎他的预料,这幅画获得极大成功。
不过,他虽获得荣誉,却不能改变人们对他的看法。甚至10年后已经就任巴黎美术学院院长的安格尔把他的《圣徒西姆弗里昂的殉难》送去沙龙展出时,仍然遭到拒绝。人们批评它过于偏重考古,人物拥挤不堪,构图装腔作势。他的感情受到损伤,再度回到罗马,继维尔内之后任罗马法兰西学院院长。年以前,他创作了《土耳其宫女和奴婢》()和《安提奥乔斯和斯特拉托尼斯》(),这两幅画轰动了整个罗马。
年,安格尔载誉荣归巴黎。为补偿过去对他的冷遇,法国政府为他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宴会;法王路易·菲利普还请他参观凡尔赛宫,并设宴款待他。从此,安格尔在法国艺术界的地位蒸蒸日上,追随者和订件纷至沓来。年7月,他的爱妻玛德莱娜·夏佩勒逝世。3年之后,71岁的安格尔与玛尔柯特的亲戚、43岁的德尔菲娜·拉梅尔结婚。年,他画了《勃罗日里公爵夫人像》;年完成了第二幅《穆瓦泰西埃夫人像》和举世闻名的《泉》。年,他为《土耳其浴室》定稿,并接受蒙托班市赠给他的最高荣誉—黄金花冠。年画了《85岁的自画像》。年1月14日,安格尔在巴黎逝世。
纯化的艺术
从十七世纪起,法国古典主义就把艺术分为高级(历史画、宗教画、神话画)和低级(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两大类。这是等级制在艺术中的反映。作为古典主义大师的安格尔是墨守成规的,虽然他既是历史画家,又是肖像画家,但却只承认自己是历史画家。他的历史画既包括历史题材,也包括宗教、神话题材。在属于前者的一些画幅中,为蒙托班教堂画的《路易十三的誓言》描述了路易十三跪在座在云端的圣母面前表示对宗教的虔诚的情景,这是安格尔经过多年冷遇后在法国艺术界取得极大成功的作品。在法国复辟与反复辟斗争极为尖锐的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这幅画受到法国王室及保守势力的高度赞扬,这表明它在政治上起了迎合复辟势力的作用。而且在构图上,特别在圣母子的处理上,它模仿拉斐尔的《西斯圣母》,形式上并没有摆脱前人的窠白。
而安格尔为罗浮宫查理十世博物馆天顶作装饰而画的《荷马的礼赞》则是拉斐尔《典学派》的翻版,在这幅画中,天使准备为荷马戴上胜利冠,马脚边坐着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四周聚集着各个时代和所有国家为人类思想带来光辉的学者艺术家、诗人和演说家。这些人像虽是匆匆而就,但从他们华丽、简练的风格上仍可看到安格尔对于他的理想美的追求。显然,艺术家是想通过这幅画表现文艺的至高无上,但从这些人物的选择中也可以看到安格尔的固执和偏见,莎上比亚和歌的被排斥于画面之外正说明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水火不相容的艺术观的难于共处。《路易十三的誓言》和《荷马的礼赞费》虽属历史题材,但也掺杂着神话、宗教色彩,它们的构图脱离真实生活,大多是臆造出来的,既冰冷又充满着虚伪的激情,它们颂扬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利和传统的不可动摇的权威,以及人对于命运的屈从。
在安格尔的以神话传说和圣经故事为题材的作品,《罗哲解救安吉里卡》取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诗人阿里奥斯托的长篇传奇叙事诗《疯狂的罗兰》,它表现骑在鹰首马身的怪兽上的罗哲用长矛刺死海中怪兽救出安吉里卡的情景。故事情节本来是激动人心的但在安格尔笔下却显得冰冷无情。罗哲似乎不是在从事一项崇高的英雄业绩,而是像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贵族老爷那样在挑逗自己的小狗,而安吉里卡也没有丝毫恐惧表情,她之所以站在那里完全出于画家构图和追求理想美的需要。这种对于理想美的追求在他的其他一些宗教和神话画中同样可以找到。
安格尔的肖像画无疑是他的作品中最优秀的部分,它们为十九世纪现实主义艺术作出了辉煌的贡献。波特莱尔说:“安格尔正是在肖像中取得最崇高和最应该受到承认的地位。”但是,从安格尔的男子肖像中已找不到革命时代有着坚强意志和行动坚决的人物。
安格尔的妇女肖像高贵而华丽,它们反映了当时贵族阶级的趣味,比起达维特的作品,安格尔的妇女肖像固然更加纤弱,但却楚楚动人、栩栩如生。《勃罗日里公爵夫人像》就是一例。勃罗日里公爵夫人年生,安格尔给她画像时正是28岁,画家把她表现为一个端庄而典雅的贵妇人。除了表示她的高贵身份的首饰之外,没有更多的装饰品,连头上戴的发饰也与身上穿的天蓝色长裙一个色调,使得画面异常淡雅,越发衬托出女主人公的高雅气质。沙发上的外衣、手套和扇子似乎说明她正准备外出或刚从外面回来;画面右上角的族微表明她的贵族身份,因为处于深暗背景中,并没有喧宾夺主;皮肤和各种物件的质感处理得也很好,特别是天蓝色子和白色透明的桃花披肩更是惟妙惟肖,可以说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穆瓦泰西埃夫人像》共有两幅,第一幅是像,画于年,现藏华盛顿国家画廊;第二幅是坐像,画于年,现藏伦敦国家画廊。显然第二幅比第一幅更动人、更著名。安格尔画肖像画,从不马虎从事。他观察得细致入微,画面上把许多细节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但不喧宾夺主,而是在整体上和谐而统一。
在《穆瓦泰西埃夫人像》中,既有鲜艳带小花的长裙,也有珠光宝气的装饰品,还有从镜中反映出来的背影,但这些都统一于一个和谐的整体中,在深色背景的衬托下,越发使得女主人公生动活泼而又不失其高贵与华丽。她的右手食指顶着头发的姿势似乎表明她在思考着什么,越发使得画中形象娇小可爱、楚楚动人。安格尔的肖像画色彩淡雅而明净,没有强烈的明暗对比,从而奠定了画面的和谐统一的基础,这显然是受中国和日本绘画的影响。此外,在对环境、服饰和其他物件的处理上虽然精细无比,但他从不忽视对作为画面主体的人物形象的刻画,这正是他遵循古典艺术造型法则的结果,也正是他的艺术的成功之处。
除历史画和肖像画外,安格尔还喜欢表现女裸体像。他画的裸女健康、丰满,洋溢着自然的生气而不带任何淫艳成分,因为他追求的是理想的美,这种理想的美是把古典艺术的造型美与自然形象相结合,把自然形象洗练纯化的结果。《瓦尔品松的浴女》()、《土耳其宫女》()、《土耳其浴室》()和《泉》都是这样的作品。其中,《瓦尔品松的浴女》强调女性背部的描写,其它的东西不过是人体的陪衬。《土耳其宫女》()是争论最多的作品之一年卡洛琳·穆拉特皇后请他画这幅画,年才完成,但由于政治情况的变化,他以法郎卖给德·布尔塔勒,并于年在沙龙中展出,展出后引起热烈的争论。有人说官女“既没有骨头,也没有肌肉,没有血,没有生命,没有信仰”;也有人说宫女的背部画得太长,多了3块脊椎骨。但这一切非难都没有减弱人们对它的兴趣,它以其纯朴的美和妩媚赢得人们的喜爱。
他晚年创作的《土耳其浴室》则是一幅拉斐尔式的曲线韵律与提香式的肉色统一的作品。《泉》是安格尔裸女像中最负盛名的作品。这幅画是他于年第一次逗留意大利时作为习作而开始的,直到年一直放在他的画室里而没有完成,而到年才在巴黎完稿。《泉》是古典美与自然美结合的典范,理想化的美的典范。安格尔笔下的这个少女纯洁、典雅、恬静、健康、美丽,充满生命的活力和青春的朝气。画面左下角的那朵含苞未放的雏菊正是她的象征。从这幅画里,人们感到的是一个宁谧、幽静的抒情诗般的境界,心灵得到慰藉、感情得到升华的崇高的境界。当时,这幅画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争相抢购。安格尔说:“同时出现了5个买主,有人简直向我猛扑过来。他们争执不休,我几乎要让他们抓阄。”年杜夏特尔伯爵把《泉》买去,后来根据他的遗嘱赠送给罗浮博物馆,珍藏至今。
安格尔还是一位杰出的素描大师。他不仅把古代造型原理与自然形象相结合而产生理想美,而且还找出达到这种理想美的艺术方法。那就是把线和轮廓作为艺术形象的基础加以固定,使素描成为绘画的主要手段,而把色彩放在第二位。他的铅笔肖像画以极为锋利的性格描写、线条准确、人物生动、技巧完美、别具一格为其特色。这些铅笔肖像是世界艺术宝库中最卓越的肖像作品的一部分。
安格尔是继达维特之后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位大师。不过,他的艺术中的古代世界已经没有达维特作品中的壮烈英雄事迹和革命气质,有的只是古代神话和爱情故事的泛滥。安格尔的古典主义单纯从造型的理想美出发,从而远离社会,脱离现实,成为革命后资产阶级最保守的艺术。安格尔的古典主义从荷马、维吉尔的诗篇中可以找到,古代对他来说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灵感的源泉。他的古典主义从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中,特别从拉斐尔的艺术中得到启示,拉斐尔是他理想的典范,从拉斐尔的作品中他找到了他所需要的全部的美。
安格尔一面追求古典艺术的造型美,另一面也没有忘记对自然的崇敬。他说:“要创造艺术作品首先应以大自然为典范,并且忠诚地去临摹它。”“世界上不存在第二种艺术,只有一种艺术,其基础是:永恒的美和自然。”安格尔把古典艺术的造型美溶化于自然之中,即把抽象的古典美与具体的写实美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他的艺术的理想美,从而产生了安格尔艺术的特征—对绝对宁静的形式纯化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