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瓶里的三朵向日葵》被认为是第一幅作品,人们称之为梵高的“无名”向日葵,画的是青绿色背景下,上了绿釉的罐子里插着三株橙黄色的花朵。
《花瓶里的五朵向日葵》被认为是第二幅画作品,浓重的宝蓝色墙壁前,罐子里有三朵花,前景的桌上放着另外两朵。
《柏树》
年,梵高在巴黎创作了第一个系列的向日葵画作,次年在阿尔勒,他又画了第二个系列。就像画向日葵那样,他画了很多形态各异的柏树,还画了柏树的钢笔和水墨素描。梵高在这幅《柏树》中的画法,越发突出了树木迎风摇摆的样子。
正如他在大多数的钢笔画中所做的那样,他是用铅笔开始画的。一些铅笔线被合并在完成的绘图中——例如右边的地平线。他用芦苇笔把原本接近黑色的墨水填满了石墨线。他要么用深色墨水描一些笔触,要么用不同墨水的混合物以不同的速度在笔触上沉积下来。由于这两种墨水的褪色方式不同,明暗对比比以前更强烈了。典型的芦苇笔,笔触短,但他们不形成孤立的模式。相反,无论是描绘树木、风景还是天空,线条都以一种蜿蜒的节奏贯穿整幅画,仿佛一种单一的生命力为整个大自然注入了活力。
只有少数当代艺术家像梵高一样热衷于绘画。在仅仅十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一千多幅素描,包括为他的信件配图的缩略草图。每一幅画都带有他鲜明的个人印记。此外,在他去世后的几十年里,他的画作在欧洲广泛展出,对20世纪制图术的影响比任何人都大。例如,他的绘画对保罗·克利(PaulKlee)产生了“令人振奋的效果”。意识到梵高已经改变了绘画的表达潜力,他在年的日记中感叹道:“进步是可能的!”
《普罗旺斯夜晚的乡间小路》
这此矗立在晴空或星空之下的树木,构成了地中海畔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们似乎总在以一种奇异的方式摆动不停。是因为密史脱拉风吗?确切地说,是因为艺术家内心那从未平静过的纷纷扰扰。于是就有了《普罗旺斯夜晚的乡间小路》中钴蓝色的夜空、暗绿色的柏树和金黄色的麦田:整个大自然都在这片色彩的旋涡中呼吸。就像梵高在给提奥的信中写的那样:“美就像埃及的方尖碑。”画中的柏树仿佛绿色的火焰,在澄净如洗却纷乱一片的夜空下熊熊燃烧。这几棵柏树就好像在画面的右侧拉上了一道帘幕,纤长的身段和金色麦田形成的强烈对比引人注目。
《麦田里的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