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这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温庭筠题下的一首写景抒情诗。全诗语言精致凝练,风格清美流丽之中又可见生动活泼之感,虽然描写的是平常的风光,但是在诗人精致的笔下,却写得极尽秀丽明艳,令人生出流连忘返的感觉。可见诗人在诗词创作上的造诣之高,极擅长描写景物的细微之处,仿佛那一幅秀丽明媚的南湖风光图浮现在了人们的眼前,栩栩如生,生动而又活泼,极具动态之美。
在该首诗当中,诗人率先勾勒出了南湖上的自然风光全貌,微风轻轻吹拂,人立在湖边的亭榭上,微风拂面,感觉到了点凉意,放眼望去,弯弯曲折的池塘里的菱荇叶子微微翻卷,颇有一种随风起舞的视觉感受,画面美丽秀雅,生动活泼,极具动态之美。开篇当中,诗人即勾勒出了南湖上风光的美丽,同时率先描写微风也为下面的描写做下了铺垫。微风吹拂,无限凉意,也正是因为湖上起了微风,池塘里的水草叶子才会随风摇曳生姿。
先看“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在这两句当中,诗人主要运用清美晓畅的语言描绘出了南湖上的自然风光,原本是一幅很常见的湖景,但是在诗人的笔下,却极尽秀丽明媚。南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因为晚风的吹拂,泛起了层层的涟漪,晚风吹进了岸边的亭子里,凉意无限,极目远望,湖边的池塘弯弯曲折,池塘里生长着的水草植物在晚风的吹拂下,翻腾着翠绿的叶子,极具动态之美,生机勃勃。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当中,诗人主要从视觉上出发,描绘出了夕阳下的南湖之景,前一句当中描写的是静景,后一句当中描写的是动态之景,动态结合,美不胜收。南湖的岸边停泊着一艘野船,依靠着岸边兀自生长的野草,南湖中央,夕阳洒下无数的金光,倒映在湖面上仿佛成了点点落金,水鸟不时低飞掠过湖面。这一幅野船倚草、飞鸟夕阳的画面使得整个南湖仿佛瞬间活了过来,美丽又生动灵动。
“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当中,诗人继续从听觉上出发,进一步描绘出南湖的自然风光。南湖上生长的芦苇叶子在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发出一阵阵的叶子摩擦声音,令人不禁怀疑湖上是不是已经下起了如轻雾一般的细雨,眼中看不见,可耳中是能听见的。湖面上波光粼粼,泛起了层层的涟漪,一直延伸到夕阳的尽头处,一片无边无际,广阔无垠,仿佛潇湘水中泛起的浪花。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当中,诗人从写景转移到了抒情,前三联当中诗人运用精致凝练、清美流丽的语言描绘出了南湖上的自然美景,将南湖风景的秀丽与闲适描写得淋漓尽致。在如此明丽秀美、广阔无垠的湖景风光前,诗人触景生情,生出了无限的乡愁之情,尾联当中以情语作为结语,抒发了心中的乡愁与思乡之情,颇有几分“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味。伫立在南湖岸边,眼前是一片广阔无垠的湖面,湖面上不时飘过篷船,使得诗人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如今诗人异乡飘零,游子目睹这般景物,自然心绪万千,浓浓的思乡之情泛上心头。联系诗人的身世遭遇,也能得知诗人一生仕途不顺,辗转各地,一生落拓不羁,但游子无论身在何处,心中依旧对故乡持有难以忘怀的牵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