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这么觉得,戴口罩的那几年好歹还能挣点小钱。可自从口罩摘了,感觉生活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具体哪里出了问题,我也说不清楚。对于自己,今年的两极分化还是特别明显的,上半年有多风风火火,下半年就有多凄凄惨惨。其实,也有好长一段时间没好好更新了。既然都年了,我想还是该来点仪式感,好好回顾一下过去,展望一下未来。
一、合作不管是给别人干还是自己干,目的都是在资源重新配置的环境下获取最大的利益回报。所有涉及到协作的工作,首先得把利益分配和各自的职责搞清楚。如果弄得模棱两可,信任就无从谈起,迟早得出问题。毕竟,在金钱面前,人性的复杂性将展现得淋漓尽致。
想要达成目标,就得和自己搭伙过日子的人在价值观和思路上达成一致。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的愿望,而是需要真正的决心。否则,总会有人打退堂鼓。最直观的体现是很多事情都只能停留在空谈、框架、理念阶段,落不了地,哪怕有向前一步的进展,那龟速的效率直接错过了黄金期。
想想看我自己今年都干了些啥,除了主营业务之外,横向搞了培训、偶尔整点贸易。先不说赚没赚到钱,关键是身体垮了,每晚整到1、2点睡,白天又到处跑客户,足足瘦了4斤一直吃不回来,连肌肉线条都模糊了。因为很多内容不可避免的使用自动化工具操作,也是因为这个动作让我接连吃了几个知识产权的亏。人一旦忙起来,不是在赚钱的路上,就是在亏钱的路上。大多数时候,都是后者居多。
这件事情给我的感受是什么呢?如果感觉不合适的人、不适合的项目,就应该早点断舍离,另谋出路。时间是金钱,更是生命。用手撩起额头前的刘海,看看那日渐稀疏的发际线,就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二、销售我觉得优秀的销售和平庸的销售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否把话说到点子上。有专业背景的销售喜欢讲细节,聊客户不了解的内容。而非专业背景的销售,更多是套用模板来谈判,说的话虽然听起来很漂亮,但客户听了却没什么实际感受。本身服务这东西就没有具体形态,如果没有具体化,客户心里就更没底,成交注定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有些业务真的需要一步到位。特别是当你处于劣势,选择不多的时候。如果你想跟客户周旋,很可能就直接出局了,因为客户未必想跟你耗时间。这时候,可能就真得豁出去,直接给出最诚恳的价格。如果价格差得太远,客户也懒得跟你还价。到了这个阶段,你再去找客户,那就是自讨没趣。
尽管今年不容易,但该拒绝的客户还是得拒,该拒绝的过份要求还是得说。很多客户其实从一开始面谈沟通的时候就会暴露出一些端倪。那些一开始就有很多自己想法,喜欢插手指挥的客户,就得慎重考虑是否值得投入。这种客户通常售后成本很高,他们会扣的非常细,整个项目组的人都得围着他们来转。他们表现出自己也是行家、专业的一面,向领导展示自己的价值。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迎合客户的喜好做事,服务做好了还好,做坏了就变成团队不专业。所以,这种客户得谨慎接。
项目负责人非常关键。他必须能果断、快速、坚决的说不,千万别犹犹豫豫不敢否定客户,这是给对方提供滋养念想的土壤,等到最后要把话摆到台面上来讲的时候,必定是争的面红耳赤。这里有一个是非常容易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合同条款,毕竟服务这东西是很主观的,不把界线明确下来就会面临不少麻烦,不可避免的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合同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最后一道利器,在签约合作前就得打开天窗说亮话,把事情说清楚说明白,不要遮遮掩掩,这样会少很多事,毕竟小公司耗不起。尤其是关于这个项目的收益及风险认知方面一定得对齐。
记得年帮一个朋友建了个网站,收了几千块,免费服务一年。后来经常找我做小修改,更离谱的是今年,直接想免费大改版。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双方对工作难度的认识及服务权益的不同频。学会拒绝也是个必备技能。否则,吃亏的总是自己。
还有一点,就是得少装逼。人性往往看不得别人好。如果天天在朋友圈炫耀自己业务多好,别人可能会眼红,即使有实际需求,也不愿意帮你一把,或者觉得自己的需求配不上你的大业务。这样,就白白浪费了很多机会。
三、营销“我们的产品线上该如何推广?”,这个话题总是在客户的提问清单上占据一席之地。其实这里有个最简单的方法,即判断你们的产品是卖方市场还是买方市场。如果你处于卖方市场,那么简单粗暴地推广产品就是关键,好好发好你的传单,毕竟成名要趁早啊,把一堆时间都浪费在搞什么IP人设这块,行业的第一班车或许就赶不上趟了。而在买方市场,就得计划好预算,搞定品牌定位,细分市场,提供差异化服务,开始卷起来吧。
对于TOB业务模式,树立行业标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难度也非常高,只要能攻下一个客户整个局面就打开了。素人做IP非常难的原因,是没有成绩没有代表作的光环,口说无凭,谁也不傻。所以,很多设备制造商愿意免费提供产品给大企业试用,就是为了先迈出第一步,当客户问到是否有实际案例时,就有底气说某某大厂正在用自己的设备,哪怕是免费送的,被白嫖完还要自己去收尾的那种。想想库里南在IP圈的热度,道理是一样的。门面得先撑起来机会就更大一些。
算法推荐时代,运气好点分分钟上热门,但你上了热门烦恼也来了,因为至少95%以上的线索可能只适合丢给新人销售练手的,这就导致内部团队大量的精力被消耗进去。
我们的路线不是追求网红效应,而是专注于线下转化。吸引和我们志趣相投的人至关重要,与产品无关的人群,还是得学会优雅地将他们过滤掉。我们的首要目标是转化,然后才是提升声量。所以内容必须服务于能够转化的目标客户群。就拿短视频这种载体来讲,短视频的内容就是一个广告落地页、一张营销海报。我们得展示目标客户群想看的内容,而不是普通观众所期待的。如果发现有许多不相关的观众看到了你的广告,还得想办法把他们隔离出去,不让他们看见,毕竟广告是有成本的。
对于B2B业务,拥有大量铁粉未必是件好事。他们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客户,而是在研究或模仿你,你可能在无意中培养了竞争对手。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