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湖畔,红色长亭下,一位老师带着学生在读着什么。微风吹过,带来声声悦耳的童声经典诵读……在过去六年里,这样的“湖边课堂”在很多个周六上午“开讲”,主讲人是望城区高塘岭实验第二小学的语文老师任欣葵。
任欣葵从教34年,在年9月至年6月间,她利用周六的休息时间进行传统文化公益教学,五年里(除去年赴绥宁支教)免费授课超课时,让更多青少年爱上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湖边课堂”免费开课,一上就是五年
任欣葵生长于诗书世家,从小受国学文化熏陶,在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后,她越来越深感自己也要研习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一起学习。
年时,任欣葵告诉自己:“我年龄大了,再不付诸于行动的话这一辈子从教生涯会留有遗憾。”正好那一年的秋季新学期,任欣葵接手了一个一年级班级,她于是决定试一下,带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传统文化经典。
任欣葵从《声律启蒙》开始教起,在与家长沟通后,每周六上午8点半到10点,师生们便相聚在望城斑马湖畔的一个红色亭子里。同学们自带小板凳坐下,跟着任老师从诵读开始学习《声律启蒙》。
学生二年级时,任欣葵带领大家学习《弟子规》,三年级是《笠翁对韵》,四年级研读《论语》精华,六年级时指导学生学习《诗经》。在周一到周五的早读时,她还带领学生读背完了《唐诗三百首》和《日有所诵》。
任欣葵表示,周六上午的这些课都是免费向学生开放的,规划为每学期16次课,其中学生在读五年级时她前往邵阳绥宁支教一年,这一年便没有开展。天气好的时候,她带着学生在斑马湖边的亭子里学习,若遇到恶劣天气,上课地点就改为学校教室。每次上课都有40名左右的学生,不仅有本班的,还有其他班级或是其他学校的孩子慕名而来。家长感叹这段学习“何其有幸”
开课之初,任欣葵曾告诉家长:“我们读书的这些内容可能不会出现在小升初、中考、高考的试卷上,但我想,将来也许会不经意间流淌在孩子笔下的文字里,出现在他(她)们的谈吐中,也许孩子们会在某一刻想起,也可能会永远铭刻于心、融入血液、深入骨子,成为孩子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让她欣慰的是,每周六上午的湖边课堂不仅学生喜欢,家长们也非常支持,有的家长专门把这一时段空出来不给孩子报其他培训班,有的家长还坐在后面跟着一起学。
其实,同学们已经用自然自信的表现做了最好的回答。年,在一次望城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时,任欣葵带领学生向大家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观摩后一位老师激动地写下:“我想这得牺牲她(任欣葵)多少的休息及闲聊时间,这么多学生的展示难道不胜过学区校的期末学科的检测吗?”
多年来,家长们也无数次通过朋友圈等平台发声,对任欣葵进行传统文化公益教学点赞,纷纷用“何其有幸”来形容孩子与任老师的这段相遇。现在,高塘岭实验第二小学班的孩子已经小学毕业了,但他(她)们仍与任老师保持联系,交流汇报自己的最近所学。
日前,望城区表彰了10名年度学雷锋“先进个人”,任欣葵老师榜上有名,学生家长们还纷纷转发这一消息,认为她是“一位从心底里关爱着学生的好老师”。
有点遗憾的是,年秋季新学期,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任欣葵接手的是一个六年级毕业班级,她觉得“如果再接一年级班级,就可以再来一轮(传统文化公益教学)。”
任欣葵说:“作为从教三十多年的小学语文老师,我觉得这件事(传统文化公益教学)值得我去做。如果平时的教学是一种工作,那么这件事纯粹是自己的爱好或是情结,我想把这件事做下去,因为它确实值得做的。”她表示,有可能的话下学期,或是自己退休之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她会继续免费带领孩子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望城区高塘岭实验第二小学校长谢琪:
教育者的情怀,是春风微雨的润泽,是不问收获的耕耘,更是始终如一的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任欣葵老师用教育的初心和师者的爱心,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于孩童的心田。斑马湖畔的国学课堂,是望城一道美丽的风景!带着孩子亲近传统文化的教师,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潇湘晨报记者李楠
此次征集除了文字和图片以外,还征集相关的视频资料,在潇湘晨报晨视频APP上进行全方位展示。欢迎大家下载晨视频APP收看(下载完晨视频后记得填写邀请码)。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