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他不断地记录着
只因为生活值得,而他也喜欢
他记录了祖国俊美秀丽的山川大河
捕捉到原野中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
也拍摄了不期而遇的民生百态
光摄影作品便占满了三个2T硬盘
他就是今天的旅拍者
官俊
官俊拍摄的风车田自年从福州调到平潭任职,官俊除了拍摄平潭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外,还将摄影发展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张张照片背后,是他独属的平潭摄影记忆。
人物名片
官俊出生年月:年12月
人物介绍: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州市摄影家协会、平潭摄影家协会会员、高级摄影师等。个人获-年度首届上邦国际摄影俱乐部联赛十佳摄影师;年度福州市十佳优秀摄影家;年度、年度福州市台江区优秀摄影家;年度福州市鼓楼区优秀摄影家。作品《生死时速》获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入选奖、第25届福建省摄影展银牌奖。
好奇心激发摄影热情
利落的发型、深蓝色的衬衫、儒雅的面庞,手边是一杯放凉的咖啡,桌上还有一叠半开的文件。官俊的形象与记者想象中常常跋山涉水的摄影师有些不同,能看得出,身为实验区国资运营公司的总经理,加班已经是他的常态了。
20世纪60年代初,官俊的母亲从印度尼西亚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并带回一部日产老式胶卷相机。“小时候就很好奇,经常拿出来摆弄,初中时看见一位邻居大哥会玩,就跟着他学。”官俊说,那时相机型号老,对于不同的环境、时辰、光线,都需要纯手动设置不同的光圈大小、曝光速度参数,为了更好地拍摄照片,他也借此学会简单的取景构图和正确的曝光。
“那时冲洗胶卷和黑白照片都要到照相馆,速度较慢,经常都要等2周时间才能见到拍好的照片,费用贵又耗时。”回忆恰似细水长流,在时间的长河里泛出点点波澜,每一幕,都透着趣味。于是,官俊在高中一年级时,他就开始跟着邻居大哥学“暗房技术”,买来显影粉、定影粉、相纸等,先将拍好的胶卷洗出来,再根据需要冲印照片。
官俊谦虚地表示,彼时拍的主要是活动的纪实照片,还称不上摄影作品。“后来因为学业,这个爱好也就搁置了下来。”他说。
机缘巧合入坑摄影圈
这位聚焦世间百态的福州摄影师,直到46岁才真正“入坑”摄影圈。而且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先后成为了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会员。
要说邻家大哥是官俊摄影的启蒙老师,那他的爱人就是他摄影路上的“僚机”。年,爱人报名参加了北美摄影名家杰夫大师带队肯尼亚的采风活动,却因为锁事缠身,无法前往,但是机票、酒店和地接等都无法退还。因此官俊抱着“大不了前去旅游下”的想法,仅带着一部微单和70-的长焦镜头,便登上了前往肯尼亚的飞机。“因为早年间打下的摄影基础,我虽然没有系统学习,却也能拍出让大家认可的照片,这给了我不小的信心。”官俊说。
官俊作品《生死时速》图片来源:中国摄影展览网
却没想,这一次的肯尼亚之行,让他见识到了大自然的绝美风光也让他真正入了摄影圈。也正是这些脱离人类社会干预的风景,惊艳了官俊,也成就了他的《生死时速》这件作品。这张照片更为他摘下了年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入选奖。“这可以说是国内摄影人梦寐以求的奖项了,是国内摄影最高规格的比赛。”官俊告诉记者,这也让他想要更多得了解摄影这门艺术。
官俊作品《收获》
因此,他不仅报名摄影高研班学习,还经常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参加摄协组织的采风活动,虚心向带队摄影老师和同行的老摄影家们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摄影技巧。“另外,参赛也是提升摄影功力的好方式,能够在这个过程更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