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在色彩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专业问题,很多同学为此苦恼,感到无从下手,学习动力下降。更有同学甚至以状态不好为理由,扔下画笔,自暴自弃,消极地面对或者逃避问题。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做只会让专业停滞不前。有问题是好事,应该积极面对,怕的就是找不出问题,自我感觉良好。当然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从本质上认识问题,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经常会有老师指出学生的色彩作品画灰了,画粉了,画脏了,画碎了,画平了等等,实际上“灰”、“粉”、“脏”、“碎”、“平”等说的只是现象,是作品给人的第一直觉,并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问题的本质,回到第四章我们讲过的影响色调的因素就可以找出问题的根本症结,下面我以色彩风景写生中常见的几个问题为例作以分析。
灰(现象)——画面明暗层次感不强,色彩关系不够鲜明(问题)——缺少对画面明暗次序的整体控制,色块明度层次拉不开(本质)。
解决方案:学习对色块进行归纳,进行黑、白、灰明暗排序,可以尝试从最重的颜色画起,依据明暗次序进行铺色,就能有效地控制画面的明度关系。
脏(现象)——色彩污浊或颜色沉闷,色彩关系不够鲜明(问题)——受光面和背光面冷暖关系混淆(本质)。
解决方案:学会对光源色性进行分析,比如在太阳光照射下,受光面颜色偏暖,背光面颜色偏冷,反光颜色偏暖,阴天、雨天光源的色性也不尽相同(详见第五章)。
粉(现象)——色彩不响亮,质感和体量感的表现不充分(问题)——色彩饱和度不够,画面纯灰关系拉不开(本质)。
解决方案:在铺色阶段应注意对画面色块的纯度进行区分,可以从纯度高的颜色画起,然后依次画出纯度低的颜色和灰颜色。另外,注意区分受光面和背光面的颜色饱和度。一般来说,受光部颜色纯度高,背光部颜色纯度低。
碎(现象)——画面琐碎,整体感不强,空间层次不清晰(问题)——缺少对画面色块关系的归纳,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