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里XULI
徐里,年生,福建建阳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文联美术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任,全国美展总评委、评委会主任,中国文联、财政部、文旅部“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办公室兼创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宣部、财政部、中国文联、文旅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秘书长、创作指导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十届中国文联全国委员,博士生导师。
作品连续入选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等国家级展览并获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等美术馆和政府机构收藏。许多海外政府、机构、收藏家收藏。
年被俄罗斯艺术科学院授予荣誉院士,年获俄罗斯美术家协会苏里科夫金质奖章,年被授予比利时东方文化骑士勋章,年被吉尔吉斯斯坦授予杰出文化人物奖章。年意大利出版发行《徐里油画集》,年油画作品《对话》收藏并陈列于意大利达芬奇博物馆。
王登科
荣宝斋《艺术品》期刊主编、故宫博物院中国书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
徐里绘画的可贵之处,是主观上已没有中西的梗碍,在客观上又未将画种予以分别。尽管是以油彩涂抹在画布上,但他的艺术视野是开放与多元的。他只是一任心手,感知目前,激情与涌动间,开启了一种莫名的美丽图式。徐里的作品具有一种天然的本土元素。它不是刻意的嫁接与牵扯,似乎是一种本能的认知和观感世界的方法。而呈现出来的绘画语言,恰恰与中国传统的大写意绘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徐里比利时60cm×50cm布面年
徐里比利时
60cm×50cm布面年
朱培尔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书法》杂志主编,西泠印社理事
徐里应手随意、倏若造化的油画,处处洋溢着中国水墨的精神!他以天趣盎然的笔触,勾勒起看似逸笔草草、质实通透明朗、静谧灵秀的景象;他以温润暖灰的色调,交织起一种清新与朦胧交织,简洁与深远共存的意境!徐里的画还很单纯,每一个局部,都可以抽象出几块近坡、几抹远山、几棵杂树、几片云水的组合,营造着不同的界面,这是中国山水逸品精神的最高典范,是见情见性的超拔之境。徐里的油画还是饱含深情的,我们尤须用心体味,体味之后再去品味,你会越看内容越多,越看景象越深,越看越会觉得有一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
安德烈格朗齐
艺术家、修复家、意大利艺术研究院绘画院院长
徐里的绘画方式和所营造出的效果,引导着观众走进一个介于传统和创新之间的“中间地带”。他的自传和艺术之路向我们揭示了他一种永不甘于沈寂的精神,即在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本能的驱使下,不停地研究新的知识,达到并突破自我的极限。他的手法是如此的干脆利落,跳跃灵动,从不拖泥带水,它被一种能够描绘、发现并感召某些平时不为人所注意却真实隐藏在事物中的东西的能力所驱动,这些东西可能是某种精神,或者是每一种幻象之中的神秘活力,亦或是记忆中每一个路过的风景。
因此,我们面前的徐里是一位旅行者、领航员和唤醒人,带领我们走进存封于记忆之中的空间、地点和遥远的角落;他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绘画技法炉火纯青的人,他不仅熟识中国传统技法,而且在西方艺术尤其是他专攻的研究领域上也造诣颇高。
李海剑
书法家、《美术家》杂志总编辑、中国中青年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徐里哲人式的善思、善悟,并最终悟出了芸生万物与自然之心物对应的佛教油画艺术。他的作品充满了史诗情结,汉唐气象,并具激情与感性的诗性特征。他的作品充盈着一种力量,一种足以激活人们视觉感受的力量,给人们一种美好的审美需求和对人生的深切感悟。画家以幽寂旷远的情韵引导人们精神上的超越,感悟人生的大智大美。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宗教的神秘情怀、禅者的云水随缘无时不刻充斥于其中,使人们的心灵能够得到净化。徐里的画融进了他独有的人与自然不可泯灭关系的感悟和思索,品味雅,境界高,意韵深,自然而然感动人。他的西藏系列作品,不仅是佛的幽邃与神秘,他把禅宗思想及传统文化也融了进来,营造出了一种寂静空灵和内省反观的审美气氛。把中国古代宗教文化艺术在深邃的宇宙哲学支配下,在人与自然不断融合神交中产生的“天人合一”“澄怀”和“静观”等哲学思想与审美意识理念融会贯通于画中,挖掘出心灵美丽的源泉,使其画具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徐里澄怀趣道cm×90cm×3布面年
徐里澄怀趣道局部cm×90cm×3布面年
徐里澄怀趣道局部cm×90cm×3布面年
徐里澄怀趣道局部cm×90cm×3布面年
徐里澄怀趣道局部cm×90cm×3布面年
吴悦石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国国史研究编修馆研究馆员
中国文化在传承中视书法艺术为魂魄,也是中国艺术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命脉所系。徐里近几年抓住这个根本,苦心孤诣,潜心学习书法,穷极本源,务追真义,能体会一画之味道,万毫之机趣,大道疾驰,一日千里。观其用笔,提按使转,法备气至,已得其中三味。再由书法入于绘画,则一法通而万法生,生生不已,变化圆通。熔入油画创作以后,气韵顿生,古法雄奇,风貌大变,纵横开合,莫可端倪。观其创作,有质感、有动感、有境界、有诗意、有思想、有精神、有苍润之趣,有灵妙之美,索魂夺魄,大美无言。加之胸中块垒,恢宏豪迈,变化万千,一派中国气象。这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时,足以使观者动容,令人称快。
邱才桢
艺术史学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
徐里先生的油画显示与中国传统的深刻关联,其图式中可见他对倪瓒、八大山人等文人画史中一流画家的深刻领悟。他用油画的笔触,细腻而又传神地传达出中国传统文人画中的深刻意蕴,残荷、远山、空亭等意象所传达的苍凉悠远的意境,正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精要所在,正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所谓“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进而“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显示了他在油画民族化层面的努力,在20世纪以来的中国油画民族化进程中,展示了别开生面的创造力。
范存刚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荣宝斋常务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徐里的这组《梦里家山》系列作品,并非是用油画来模拟中国画图式。他像是用擅长的一种话语讲述他熟悉的事情。众所周知,徐里不仅是书法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国画家。这使得他的艺术创造比他人多了一些元素。而他又是一个没有任何障碍的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就他绘画而言,他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或许是每一位中国油画家的共同之处。但于徐里而言,可能还会有些特殊。因此,他的创造是极有意义的,甚至是开启先河的。
徐里虹雨春旧cm×90cm布面年
范迪安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实际上,徐里油画的主题已经昭示了他的创作奥秘——他描绘的是西藏高原那一片古老和圣洁的景观,他刻画的是一个个与淳净深远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的生灵,他以《吉祥雪域》为题的系列作品是聆听和蒙受了生命与世界之本原的启示之后,借助油画形式如缕不绝涌发出来的心语。看他的作品,能从中看到一个对生命存在意义虔诚地向往过、炽热地爱过和不懈地追求过,最后在他的感召下无言的沉入沉思之境的年轻画家的灵性。徐里的油画兼有高贵的朴质和典雅的粗犷,我认为是一种很具有东方艺术神韵的样式。他以雪域为主题,从创作的艰辛中获得了丰收的甘美,更重要的是他在诚恳与实实在在地接近现实的本质之时,接近了艺术的本原。艺术说到底是呈示人性向终极意义投注关切的程度的。徐里今后可能继续描绘雪域题材,也可能不再画,这都不要紧,因为他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接下来是一如既往的实践。
荆歌
作家、收藏家、诗人
徐里的油画,呈现了山高水远、天宽地阔、晴川碧树的中国精神和气象。那或空灵渺远或云水激荡的风景,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又叫人心花静里开,顿时有瞭望故乡的亲切。在油彩厚重有力的笔触底下蕴含着柔软的平静和辽阔的慈悲。这在纯粹的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是得不到如此丰富复杂的观感的。它既是陌生的,又是熟悉的;既是远的,又是近的;既是浓重的,又是透明的;既是沉稳的,又是灵动飘逸的;既是写实的,又是写意的;既是清雅的,又是热烈的;既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又是野渡无人舟自横,亦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柯文辉
书画评论家、鉴赏家、美术理论家
徐里的人物画有壁画风韵,用色炽烈、响亮,敢于对比,眼睛处理异于西法,又有一点点毕加索的意志,情绪是东方民族特有,俏丽、倔强、流动、华美、背景简练,以物衬人,物也着上人的情采。四边有挂毯的装饰味,又绝非装饰画。细细读来,始于猎奇、为风情特意而目眩神摇的心态正在净化,用对兄弟姐妹之爱,乡土诗人视角,渐渐走进人物心底,试图多样统一,错综有序。当然,洗凡人入奇是第一步,化奇为真是第二步,其中出奇是第三步,一点奇也看不出来,只有画中的生活像欣赏者发出邀请,共走一段创美的历程。徐里轻松地走完了第一步,进入比较吃力的第二个层面。同时脚不停步,向第三步闯去。现在,正在解决求凡求真与抓观众视线的矛盾。朝气,有节制地变形,向民族遗产靠拢,对乡土之爱是主旋律。他的风景有两大类:层层积色,用笔严谨,体现雕塑的重量感体积感,显得扎实,但灵气受到遏制,显示功力,精细。笔法松秀,调子抒情,后景画得奔放,前景精密中求活泼,表现主观情绪多,不仅仅于细节的刻画。也有两者结合,前实后虚的。我的愚见:后者更值得发扬,画本质是抒情诗。笔触,本质是音符,心电图的轨迹。徐里气盛,易于吸收,敢于变革,长处中既包容不足的因素,辩证法无所不在。在流动中积演个性化的东西,又不为自己的发现所束缚,强化书卷气息;把燥动的情焰,提炼为含蓄沈朴的内在独白;多写隶篆书以添加笔触内涵的东方静渊冲和之气;艺进乎道,体现人生,表现现实。
徐里画山侧影69cm×34cm纸本年
马啸
书法家、艺术批评家、中国国家画院教学中心学术主持
徐里先生的成功,首先是借助了其中西兼修,且中西兼擅的本领。无论国人之花鸟画还是西人之油画,他的实践,绝对不只是用来装点门面,更不是“这山望到那山高”的朝秦暮楚或见异思迁。于国画,其虽个人风格不甚明显,然而却能够深入“笔墨”之内核,而非迷恋于形式的追新求异。于油画,其实践更具意义——他虽是在油画中运用了国画的一些“方法”,但并不是简单地将两者混杂、纠集到一起,而是做了颇为“深入”的工作。一方面,他不断锤炼、深化油画的技法语言;一方面,大胆“拿来”,将国画的“用笔”效果、“造境”的手段、方法运用于油画。正是此两方面“相辅相成”的艺术实践,使得他在“中西融合”的危途之中找到一条通向光明的通道,让我们看到具有“中国”意味、富有“笔墨”韵味、独具创造与个性魅力的油画。
夏可君
评论家、批评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如果把徐里的作品放在这样一个“东西方结合”以及“韵文与散文”结合,即古今中西的脉络里来讨论,我们就看到了继续拓展的可能性,徐里的作品也有着这些方面的自觉展开。如果先读徐里的诗歌,就可以感觉到,既有现代的简洁,又有古代诗词的韵味余意,还有现代性情感的感受力,有点像日本俳句与美国庞德意象诗的融合,如同他自己写道的:“在梦的边缘只有落花的声音。”如此优美的语句,画油画的艺术家能够如此写诗的还是罕有的。徐里有着自己的语感,因此在绘画上就有着一种诗意的语调与情调,透显古意,就像古代诗歌的现代翻译一样,但还是有一种现代性诗歌的语感与遥想。西方现代性对自然的遗忘忽视了“自然美”,自然美有三个特点,第一点是元素性的自然,即水火土气的节律性运动,不一定是画树木画山画水,而是画出自然节律的变化。第二个则是自然的生长性,是自然无尽的生长性与播散性。第三个则是意境,古代荒寒与平淡的意境如何当代化,这是在人之外与在人之前,也在人之内的自然性,尤其是荒寒的冷感,现代性基本上是革命的,偏燥热的文化运动,空寒的冷感经过简化与色彩的淡化,可以平衡现代性过于运动过于革命过于疲惫过于燥热的感受,中国的自然美在现代性如果有修补与修复的潜在功能,就是自然美与意境的唤醒来安息我们躁动不安的心灵。在《梦里家山》系列的画册里面,徐里有一种冷感的表现,而且带入了一种远古的时间性,这是整个现代性所缺乏的一个时间维度——“古意”与遥远的“冷感”,有着古意的时间感,就是远古、很遥远的一种“残山剩水”,在徐里很多的诗歌中都写道了如此的自然余象。
徐鼎一
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荣宝斋画院教授、《荣宝斋》期刊主编
徐里先生深契中华文化之精神,以西方油画之技法写中国山水之意境,可谓妙手成春,别开生面。其油画山水,全从心灵、传统、自然、西学相融相化中来,有明丽之色彩,有简练之造型,有奇特之构成,有灵妙之点线,有渗托之迭象,有深浑之意趣。探索中西绘画之融合,上世纪诸多名家筚路蓝缕,斩棘前行,其所事倍矣,而其功半矣,大多中不中、西不西矣。今徐里先生秉灵慧之心性,擎生花之妙笔,撷中西之精英,成一家之宏规。其用色之雅、写象之精、取法之妙,突过前人矣。可以期待,徐里先生之中国山水油画,开一代之先风,成一代之盛状,为一代之巨擘。
徐里存活cm×cm布面年
唐辉
荣宝斋副总经理、荣宝斋画院院长、《荣宝斋》期刊名誉主编
徐里的基础十分扎实。最早涉及的是佛像题材,慢慢地过渡到油画中来。徐里对东、西的文化有自己的认知,对文化的本体也把握的很准。在徐里最近的油画作品中,特点十分鲜明,虽然是油画的表现手法,但也吸收了中国画中程序化语言的一些观念,比如构图、意境等等。这正暗合了华裔的艺术家赵无极的艺术追求,徐里也是用西方的手法来表达东方文化的内涵,这也正是中国画家与华裔画家的一种理想。徐里的这批作品很能代表他在艺术上的追求与倾向,不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绘画语境,也可能对于油画来说是另外一种发展方向。
陆明君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书法研究室主任、西泠印社社员
只有谙通于中国哲学与文化艺术,把握民族精神之脉,即具有深厚传统文化修养者,才能切入其中。徐里无疑具备了这些条件,其创作热情同时还着力于诗词、国画、书法等传统艺术,且造诣精深,所以他的油画作品在中西艺术融合中,实现了颇具价值与前瞻性的探索。他的代表性油画,既有西方油画的光、影等深度性表现,又体现出传统水墨写意画的韵味;既有油画的肌理与笔触,又隐约感受到中国书法的点与线的质感与意趣;既承继了西方油画的丰富表现手法,又映像出了民族文化含蓄的诗性境界。其创作体裁丰富多样,技艺精熟、格调高雅,是融合本土文化艺术元素,建立独特艺术风格的成功个例。
陈均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
初次看到徐里先生作品,首先感觉到的是“气象”,因为无论是有意仿古的油画作品,还是增添了丝微现代生活元素的作品,笔触、气氛、思考等等,整体上大多都能融为一体,形成一种雄浑的风格,并且能够看出徐里所要表达的可能是何物,徐里创作这个系列的寄托是什么。这正是司空图所说的“思与境偕”。作者的寄托与思索,与他的作品融合在一起,从而呈现出一种雄浑、阔大的气象。
徐里满月cm×80cm布面年
陈铎
福建武夷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艺术学院院长,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画院特聘画师
徐里具有很强统揽画势大局的能力,激情在理性的支配下使画面既有丰富精彩的局部细节,又有那隐隐约约在行与色边缘流动的线、那些反复晕染与堆积的丰富色层,以及苦心经营精到的手势造型等等。这所有的细节与精彩都补充一种强大整体视觉气氛的塑造而指控。徐里的画不是靠具体真实细节的堆积和生活情节趣味的营造来吸引观众的视线。他的画紧紧吸引人们的是绘画语言所营造的一种视觉冲击力,在象征性的画面中通过视觉冲击着心灵。
陈旭光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视家协会高校艺术委员会理事
徐里是用油画的笔触、笔法画出了中国式的抽象的韵味。这是我对徐里主导性绘画风格的一个直观的概括。徐里的艺术历程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