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边缘的小院小狗摇晃着脑袋天际线光影闪动太阳恋着地平线一切都是生命的赞歌…年3月16日—4月15日,来杭州,全山石艺术中心,逛巴黎的枫丹白露
年3月16日—4月15日,由美国新完美基金会主办,全山石艺术中心承办,丽水市文联协办的“法国巴比松画派研究展”在杭州的全山石艺术中心启动,65幅作品集体亮相。3月16日上午举行开幕式,下午举行“自然与艺术”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3月17日正式对外开放。图为展厅内外景
年夏日的某个晴朗早晨,为避霍乱,35岁的米勒带着妻与子离开巴黎,来到一处村庄,在那里受到了朋友的热情接待。
这个村子的旁边就是枫丹白露森林,风光旖旎,鸟语花香。农民出身的米勒高兴极了,呼吸着土地的芳香,聆听着森林的喧嚷,望着村子外绵延的树木和田野,他决心在此定居。之后,他总是上午干农活,下午作画,画着熟悉并热爱的农村、农民和农作,《播种者》、《拾穗》等佳作都创作于此。在这里生活的27年,是其一生创作最丰时期。
(法)米勒《走出谷仓的农妇》素描,23.5X13.5CM
(法)让·弗朗索瓦·米勒(—)《晚钟》铜版画
曾有人称他是“一位高贵而不朽的人性画家”。的确如此,他一生描绘田园,笔触亲切感人,从不虚构,每幅画都是法国农民真实生活的剪影。在他的笔下,疲惫、穷苦、终日操劳、衣衫槛楼、肌肤黝黑的农人让人怜惜,但透露出日常的欢乐与人生温情又让人感动不已。
在这里,他发现了平凡劳动者的诗情画意。正如梵.高评述:“在米勒的作品中,现实的形象同时具有象征的意义。”看那幅艺术史上知名的《晚钟》:夕阳西下,一天辛勤的田野劳作结束。一对农民夫妇听到远方教堂钟响,自然而然地俯首摘帽祷告。充满黄昏雾气的大地上,他们感谢上帝赐予他们一天劳动的恩惠。暮色沉沉,地平线与人物恰组成两个端肃的十字,体现出的正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最终,米勒选择在这里死去。
(法)卡米耶柯罗(-)CamilleCorot(博罗群岛的沐浴者)布面油画80X57.5CM
(法)柯罗(-)《夏日小径》布面油画47.5X62CM
(法)卡米耶·柯罗(-)Corot《林中黄昏》-年布面油画48X34CM(宁波徐万茂藏)
(法)卡米耶柯罗(-CamilleCorot《加尔达湖畔的回忆》-年木板油画43X63CM
(法)卡米耶·柯罗(-年)CamilleCorot《黎明》-年作木板油画37x22CM中心藏
还记得初见《丹枫白露的回忆》时的心动。
湖畔森林,晨雾初散,一棵巨大的树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二分之一,透过倾斜的树干和清澈的湖面,连绵起伏的山峦和丛林的虚影隐隐约约。妇女的红裙与头巾点缀画面,整体细声细雨,似梦似幻。情节虽简单,却可从纤细的笔触中听到树叶发出的瑟瑟响声,在这里,人与景的交融不是特意渲染的理想化风景,而是自然的抒情。与这件柯罗代表作类似,《博罗群岛的沐浴者》、《加尔达湖畔的回忆》均可体悟其对风景的诗意描绘,静止画面却可感微风骤起。
柯罗小时候就喜欢画画,家境也优越,父亲希望他接班经商,可他的心思都在画画上,生意亏得一塌糊涂。最后,父亲还是妥协了,给他一笔钱由他画。那个时候,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此起彼伏,这些在柯罗的艺术中都有反映。他擅于通过对各种因素的融汇,在不自觉状态中悄悄变革。通过不断到大自然中寻求灵感,柯罗发现了自然中清新的色彩、流动的空气、千变万化的景观,这些更具生命力的一切为他那些诗意化的风景画注入了更多激情。
(法)泰奥多尔·卢梭(—)《林间小路》布面油画37.5X66.7CM
(法)泰奥尔多卢梭(—)TheodoreRousseau《奥弗涅山地景色》布面油画21X34CM
(法)泰奥多尔·卢梭(—)TheodoreRousseau《枫丹白露的小岩石》纸板油画23X38CM
(法)泰奥多尔·卢梭(—)TheodoreRousseau《康塔尔的捕鮭鱼人(奥弗涅)》年
其实,最早来这个村子定居的是卢梭,他16岁时就来这里写生,并在后续的日子里如大哥般照顾着这群艺术家们,甚至,周末在他家的聚会已经成为当地艺术家重要的欢乐时光。
不过,早年的卢梭是想过走官方道路的,还曾在年的沙龙上获过三等奖,但其作品题材的现实性和背叛学院派的处理手法使他一再遭到沙龙评委的拒绝,这使他下定决心远离僵化保守的巴黎艺术界而投身大自然。但与柯罗融汇各家不同,他的选择是彻底丢掉对自然古典式的理想化处理,直接呈现自然本身的样子。因为在他心中,对自然的全面研究与对人的分析是一致的。他充满激情地观察自然,将写实手法与浪漫主义气氛结合起来,热衷赋予自然一种高大壮丽的视感并体现出景物的多样性,从而获得“风景画家中的德拉克洛瓦”的雅号。
《奥弗涅山地景色》、《康塔尔的捕鮭鱼人(奥弗涅)》、《枫丹白露的小岩石》和《林间小路》等作均可体现这一特色。
(法)弗雷德里克·摩根(—)拾穗者,布面油画,年作,75.6X50.2CM
摩根的父亲是位风俗画家,他自幼随父学画,青年时曾为肖像画家。这段经历使摩根锻炼出对细节卓越的观察能力。后来他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