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走出考场的学生说,这次作文题是《好,更好》,导语讲的是绿水青山,恰好是同学们准备较少的题材,有人说,很尴尬。
不过,厦门一中初中语文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语文老师郑碰玉认为,这道作文题从材料出发,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和思想天地,“好,很好,非常好”。
郑碰玉认为,这道作文题体现了“双减”背景下中考语文新变化之实践性——采用材料加命题的方式引领学生与时偕行,去 她认为,材料和题目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在行文中表达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今年题目更有开放性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立根认为,这两则材料明显地告诉我们要写生态文明,并点出其意义:造福子孙后代。
王立根说,题中有些提示:“保护渔业系统”“人不负青山,青山不负人。”同学们看到这些句子以为这就是要写渔业、林业,因此有人说,这方面内容准备少,多数人总觉得无话可说。
但是,王立根认为,我们要把思维扩散开来,趋易避难,只要选择符合题意,而自己又有话可说的去立意选材,就容易写了。例如,写一个环保的故事,一个山乡的巨变,也可以写家乡的变化,更可以写校园;还可以写关于环保的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例如,身边那些绿了青山、白了头发的退伍军人以及尽力为居民搞好垃圾分类的居委会大爷等。
王立根说,考生如果写议论,则要思考如何从生活中的情境来阐释人与自然的关系,要生动地阐明人与自然是一体的观点,还可以将过去与现实的改变作对比,诠释“好与更好的关系”。
郑碰玉认为,作文题的核心词是“好,更好”,可以写“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更如是”;可以写“我好,你好,大家就更好”;可以写“现在好,以后更好”;可以写“美美与共、和合共生”“彼此成就,共同成长”“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她认为,相比年的作文题,今年作文题更有开放性,没有限定演讲稿,同时题目导向生态文明发展,但可以在生态文明发展的启迪下思考更多的可能性。如“一处变美的风景、一段向上的岁月、一群向光的少年、一种更新的理念”,这些都是生活中可撷取的美好人、事、景、物,学生只要努力去思考、挖掘生活中美好的交互,层进式去表达,应该还是大有可为。
很适合用三段式结构
双十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李爽认为,这样的题目最适合用三段式,用递进式,用对比、衬托。以课内所学文章为例,三段式范文《紫藤萝瀑布》,递进式范文《敬业与乐业》,对比、衬托式范文《爱莲说》。初三的学生对这几篇课文一定都非常熟悉,当然,要将所学写作技巧用于自己的作文中,还要看个人修行。
李爽对一线教学提出建议,与其花大量时间找课外篇目刷题,不如将课本经典篇目读懂,读通,会用。
年福建省中考作文题
材料一:(漫画)老中少三代五人围绕在池塘边喜悦地观赏池塘中的鱼儿,池塘边上有“保护渔业资源,造福子孙后代”条幅,塘中鲤鱼活蹦乱跳,人背后的背景是青山飞鸟。
材料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每个人都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积极行动起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和谐共存。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以“好,更好”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字。
(备注:以上作文题内容为考生口述,具体以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
(来源:厦门日报记者佘峥)